窦建德生于公元573年,出身漳南普通农户,但他自幼 “尚气侠,胆力过人”。《旧唐书》记载炒股配资网址,他年少时曾有同乡丧亲,因家贫无法下葬,窦建德便出钱帮同乡置办棺木、料理后事。此事传开后,漳南百姓都称他 “重义轻利”,纷纷愿意与他结交。
成年后,窦建德被推举为里正,后来因犯法便外逃他乡,直到朝廷大赦天下才返回家里。他父亲去世,前来送葬的有一千多人,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窦建德的人缘有多好!然而来奔丧的人中有送礼的,窦建德一概辞谢而不接受。
隋大业七年,窦建德的好友孙安祖因逃避兵役,失手杀死了县令,走投无路之下投奔窦建德。此时,朝廷招兵准备讨伐高丽,窦建德因为英勇过人被任命为二百人长,是个小军官。
当时隋炀帝正筹备第一次征高句丽,漳南一带 “丁男悉征,老弱供役”,百姓怨声载道。窦建德对孙安祖说:“隋文帝在问的时候,天下安定富足,他派出百万人马出征,都被高丽打败了。而现在地方发生水灾,到处都在闹饥荒,加上前些年军队西征,消耗巨大到现在还没恢复过来,现在的皇帝却还要东征高丽,这样容易酿成动乱。男子汉就应该等待时机建功立业,你怎么可以一直当逃犯呢!高鸡泊这个地方方圆几百里,湖沼上的水草又密又深,你可以拉支队伍先到这里躲起来,然后靠打劫为生,等天下动荡,再出来干一番事业!” 孙安祖听从了窦建德的建议,窦建德便暗中联络了一些逃避兵役的壮丁,让孙安祖率领他们在高鸡泊落草为寇。
展开剩余81%此外,蓨县人高士达也拉了一千多人起兵造反。当时漳南县附近的各股盗匪,到处屠杀抢劫,可是这些人偏偏不敢到窦建德的家乡骚扰。
郡县官府因此认为窦建德 “通匪”,竟下令逮捕了他的家人,将他们全部处死。窦建德得知消息后,悲痛欲绝,率领他手下的两百人直接去投奔了高士达。
后来孙安祖被张金称干掉了,于是孙安祖底下的几千名士卒转而投奔窦建德。窦建德很会当领导,他常常将自己的财物接济那些穷人,自己跟底层士兵打成一片,身边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力。高士达的队伍逐渐发展壮大,人数达到了一万多人,他们也在高鸡泊一带活动。
大业十二年,隋将郭绚率领万余人前来征讨高士达,高士达让窦建德负责指挥作战。窦建德深知郭绚轻敌,便采用 “诈降计”。 他先派人向郭绚献上降书,假装愿意归附隋军,再暗中挑选数千精锐设下埋伏。郭绚果然中计,放松警惕,率军前来受降,结果被窦建德的伏兵击溃,郭绚本人也被斩杀。经此一战,窦建德的名声传遍河北,前来投奔的人络绎不绝。
同年年底,隋将杨义臣率军击败张金称领导的义军后,又转头进攻高士达。窦建德建议要避开隋军锋芒,等隋军疲惫再出击。然而高士达不听窦建德的劝阻,执意亲自率军出战,结果战败被杀。
窦建德得知消息后,并未慌乱,而是率军退守饶阳,收集高士达的残部,很快又聚集了数千兵力。但是,很多起义军抓到隋朝的官员士绅就统统杀了,但是窦建德抓到这些人却以礼相待,跟他们请教大计方针。从这点就可以看出窦建德这个人确实有打天下的长远目光,他的这招很管用,当时很多隋朝的郡县官员都开城归降他,于是他很快就拉起来一支十多万的队伍。
大业十三年,窦建德自称 “长乐王”,建立政权,设置官属,开始有组织地对抗隋廷。同年,朝廷再次派薛世雄领兵三万征讨窦建德,窦建德故意示弱,薛世雄骄傲轻敌,最终被窦建德偷袭,隋军大败,薛世雄最后仅带着几百人逃走。窦建德趁势攻下很多郡县,势力更加强大。
武德元年(618 年),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,杀死隋炀帝,随后率军北上,欲攻占洛阳。窦建德得知消息后,对部下说:“宇文化及弑君篡位,乃天下之公敌,我若不讨伐他,何以号令天下?” 于是他亲自率军征讨宇文化及,多次击败宇文化及,并在聊城与宇文化及的军队展开决战。窦建德的部下个个奋勇杀敌,很快便攻破聊城,生擒宇文化及。
窦建德这个人很多做人,他每次打了胜仗,他将战利品都分给了部下。他平时生活很简朴,只吃粗茶淡饭,连肉都不吃。他的妻子不穿丝织衣裳,小妾、侍女只有十几人。拿下聊城后,窦建德随即遣散了上千名宫女以及上万人骁果军。对于隋朝官员,愿意归附的人他按照才能专长授予官职,不愿意归附的他也放走了他们,甚至于派兵送出辖区。不得不说,窦建德在隋末的义军首领中绝对是一股清流,怪不得他在河北会深得民心。
原本窦建德跟王世充结为友好,他还派遣使者到洛阳朝拜隋朝皇泰主杨侗。但王世充废除杨侗,自立为帝后,窦建德便也在洺州称帝,国号 “夏”。
同时窦建德给隋炀帝追谥号为闵帝,应远嫁突厥的隋朝义成公主要求护送萧皇后到突厥,更是将宇文化及的首级一并先给了义成公主。窦建德这样做目的就像想要获得突厥的支持,以对抗其他割据势力。
在联合突厥后,窦建德主动进攻唐朝的地盘相州、卫州,唐朝淮安王李神通、徐世勣无法抵挡,都被窦建德给俘虏了,后经李渊派出使者求和,他们才被放回。随后,窦建德进攻齐州、济州以及兖州,割据势力徐圆朗等人都闻风而降。
随着地盘的不断夸大,窦建德也开始飘起来了,他原来是从谏如流,但是他后来竟然将爱直言劝谏的大臣宋正本给杀了,以至于其他大臣从此不敢再进谏忠言了。而且他还听信谗言,杀了有勇有谋的大将王伏宝,让底下的将领寒了心,从此窦建德时不时就打败仗,夏朝开始走下坡路,不久后便发生了虎牢关之战。
武德三年,秦王李世民率领唐军主力征讨割据洛阳的王世充,王世充屡战屡败,被迫向窦建德求援。窦建德认为 “若王世充灭亡,便会轮到我们,唇亡齿寒,不可不救”,于是决定率军救援王世充。
武德四年,窦建德率领十万大军南下,连克管州、荥阳等地,很快便抵达虎牢关。虎牢关地势险要,是唐军阻止窦建德西进的关键,李世民得知窦建德前来,便留一部分兵力继续包围洛阳,自己亲率精锐部队驻守虎牢关,与窦建德的大军对峙。
对峙期间,窦建德的谋士凌敬向他建议:“唐军主力都在虎牢关,后方空虚,我们不如率军北上,渡过黄河,攻占汾州、晋州等地,再从蒲津关渡过黄河,直逼长安。这样一来,李世民必然会率军回援,洛阳之围自解。” 这一计策堪称 “围魏救赵” 的良策,若窦建德采纳,战局或许会发生逆转。
然而,王世充派来的使者却私下送金银珠宝利诱窦建德麾下诸将,那些将领便大多主张直接进攻虎牢关,直接支援洛阳。
窦建德最终没有采纳凌敬的建议,决定率军强攻虎牢关。他下令在虎牢关前扎营,与唐军展开对峙。李世民深知窦建德军粮草短缺,急于求战,便采取 坚守不出。窦建德的大军在虎牢关前对峙了二十余日,粮草日渐短缺,士气也越来越低落。
不久后,李世民见窦建德军疲惫不堪,便下令唐军发起反击。唐军骑兵如潮水般冲出,窦建德军阵脚大乱,士兵纷纷溃逃。窦建德十万大军瞬间瓦解,他本人也在混乱中被唐军俘虏。当窦建德被押到李世民面前时,李世民问他:“我征讨王世充,跟你何干,你为何要率军来这里?” 窦建德说:“我今天若不来,日后恐怕还要劳烦您远取。”他这会倒是挺能屈能伸的,当初为何不听劝谏!
王世充见援军都被击败了,便开城投降,李世民一战擒双王,从此名扬天下。
窦建德被俘后,李世民将他押往长安。唐高祖李渊历数其 “割据一方、对抗朝廷” 的罪行,于武德四年将他处死,终年四十九岁。窦建德从起事到灭亡,共六年。
窦建德死后,河北百姓悲痛不已,许多人自发为他修建祠堂,每逢节日便前往祭拜,足见他在河北地区深得民心。
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中评价窦建德:“建德据有河北,兵强马壮,然性仁厚,喜纳谏,爱民如子,若能采纳良策,未必不能与唐争天下。”
如今,在河北一些地方,我们仍能看到纪念窦建德的遗迹。当地百姓至今仍流传着窦建德 “卖牛葬友”“释放宫女”“轻徭薄赋” 的故事。窦建德的故事告诉我们:在百姓心中其实并不一定以成败论英雄,唯有体恤百姓、推行仁政的人才能赢得民心,才能在后世留下不朽的名声。
参考文献: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新唐书》、《旧唐书》
配图源于网络炒股配资网址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侵删。
发布于:福建省仁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