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,电影《731》的撤档风波闹得沸沸扬扬。这部筹备8年、想看人数超250万的历史题材电影,原定7月31日上映,却在最后48小时神秘消失,影院海报被撕碎新手配资,购票平台信息清零,只留下300多万错愕的观众,好在如今已经正式定档9月18号。
在这场风波中,除了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外交压力,国内也涌现出一些“热心家长”,其中一位女性尤其引人注目——她不仅坚持反对《731》的上映,还声称“血腥镜头会吓到孩子”,甚至威胁要“每日举报”,直到电影彻底下架。
更令人惊讶的是,她对另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也抱有强烈的不满,愤怒地说:“8岁的孩子根本不适合看《南京照相馆》,那是给80岁老人看的!如果再有人带孩子去看,我就报警!”
这波操作真让网友们炸开锅了——究竟是在“保护孩子”,还是在为某些人抹去历史的污点?
展开剩余78%“血腥的场景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恐惧”,然而历史的残酷远比电影更为可怕。
这位女士的主要观点十分明确:“电影过于暴力,孩子们观看后会做恶梦。”
确实,《731》再现了日本侵华时期731部队的冻伤实验和活体解剖等情节。尽管导演赵林山将部分画面处理为黑白并删减了儿童特写,仍有一些观众认为影片“过于刺激”。
然而,问题在于——历史本身难道会因为“画面过于血腥”而不复存在吗?
哈尔滨731遗址陈列馆每年接待约80万名学生,馆内展示着真实的实验设备、受害者名单,甚至包含原731部队成员胡桃泽正邦的认罪录像,他在视频中详细讲述了解剖300人的过程:“躯体温热时鲜血四溅”。
如果陈列馆能够正视历史,那电影为何会以“保护青少年”为由遭到抵制呢?
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日本的右翼势力正疯狂地修改教科书,甚至要求将“731部队”改称为“旧日军防疫部队”。与此同时,国内的一些人却忙着为他们掩盖真相,担心下一代会了解到事实。
“80岁的老人怎么才去看《南京照相馆》”?可是历史不应该因年龄而被忽视。
这位女士对《南京照相馆》的抵制言论更是荒谬——“8岁的小孩能看什么?那是80岁的老头才看的!”
《南京照相馆》讲述的是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,一群普通市民冒着生命危险保存日本军队暴行的照片。尽管影片没有直接呈现婴儿被摔死和平民遭受集体屠杀的画面,但历史所带来的沉重感依然令人震撼。
一位家长在带孩子观看电影后,听到孩子哭着说:“日本人真是太残忍了,就连小孩也不放过。”而另一位家长则感叹道:“让孩子认识历史,才能明白和平的珍贵。”
在这位女士看来,这些景象似乎只适合“80岁老头”观赏,仿佛历史可以被分为不同年龄段的消费品。
然而,事实是——历史不会因为“对孩子不合适”而消失。
是谁在惧怕《731》?是日本的右翼势力、资本之间的争斗,还是“自我削弱”?
《731》的举报并不单纯是“家长的举报”。其背后关系到多种势力之间的博弈:
日本的右翼势力施加压力:日本外务省在24小时内提出23项外交抗议,要求删除70%的敏感画面,并甚至威胁要召回驻华大使。
资本介入: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每年投资20亿日元进入中国影视行业,部分资金对历史题材可能影响商业利益表示担忧。
“自我阉割”:一些人以“保护儿童”为幌子,实际上是在协助外部势力削弱历史记忆。
导演赵林山将房产抵押,演员们无偿参演,团队在零下30度的环境中进行实地拍摄,旨在重现历史真相。讽刺的是,有些人对这段历史的铭记恐惧程度超过了侵略者。
结论:忽视历史对孩子来说是最严重的伤害。
这位女性可能认为,通过屏蔽“血腥场面”,她的孩子就能生活在一个“纯洁的世界”中。
真正的残酷并非仅存在于电影中的黑白画面,而是——在侵略者尚未表达歉意之际,我们却有些人主动选择视而不见,替凶手抹去罪痕。
正如哈尔滨731罪证陈列馆的馆长金成民所说:“今日闭上眼睛,明天他们就会声称历史是虚假的!”
历史不应被“家长视角”所扭曲,更不能被“举报”所消灭。
真正的教育并不是让孩子置身于一个无忧无虑的幻想世界新手配资,而是要让他们明白——我们为什么要珍惜当下的和平。
发布于:陕西省仁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